资讯详情
治作文那些“事儿”的中成药
时间: 2012-03-09
为了治作文中的那些“事儿”,在传统教育中,开的方子通常是吃“中成药”,简称“三多一高”——多阅读、多观察、多练习,外加一高:高度近视地抄句抄词!
关于多观察,很多家长可谓是下足了功夫。为了让孩子写大海,飞一趟海南岛。沙漠没见过,草原没见过,带着孩子,才下飞机、又上骆驼,奔草原、去沙漠。但是,只怕是旅游的时候孩子好开心,回来写的时候孩子好伤心。所以,如果只是片面地让孩子去观察,而不告诉孩子应该如何观察,还是不行。
关于多阅读。我们不断地告诉孩子要多看书,家里买了很多课外读物,也可能经常带孩子去图书馆看书,但提起笔来写的时候,恐怕是“书本才下眉头,烦恼却上心头”!
关于多练习。有妈妈常问:要不要让孩子天天写日记?回答是:天天日记天天疯。说句玩笑话,写日记的人都是名作家。因为文章写得好才去写日记,不是因为写日记文章才写得好。
所以,多观察、多阅读、多练习这副中成药,没有太大的可操作性。多观察不如会观察,多阅读不如会阅读,多练习不如会练习。我们要在可操作性上入手,去探讨怎么样会观察、会阅读、会练习。
另外,关于抄词抄句。不少孩子抄了几年的好词好句,抄的时候特像自己的,写作文的时候证明还是属于别人的。就好比新娘借了一件华丽光鲜的婚纱,办了喜事过了场,喝了喜酒吃了糖后,终究是要还回去的。
所以,我们的结论是:孩子眼镜的厚度,不能取代作文的深度,好词好句不是抄出来的,而是孩子自己创造出来的。通过学习好的方法,相信孩子是有这个实力自己来创造好词好句的。
如今,还有一个普遍的现象:有的孩子语文的阅读没考好,妈妈就给报一个阅读班;有的孩子作文失分多,妈妈就给报一个作文班。其实,孩子学语文课本里的东西,是不是在阅读呀?是不是在阅读当中要分析呀?分析完了是不是还要照猫画虎地去写呀?怎么把语文分三个科目了,一个阅读,一个分析,再来一个写作?这样就有点“三不像”了。学科一下子分得这么细,这作文没法写了。
可以说,这根本的原因,就是没看透本质。要是掌握了方法,看到了实质,真正来说:阅读、分析、写作是一回事。
好作文的标准有八条。 1、头,作文开头,一定要开门见山、开卷有益、开宗明义。 开头的头,是头脑的头。一个作文,精神面貌好不好,首先看头。不要搞花拳绣腿、也不搞弯弯绕。 比如: 朱自清先生的《春》,第一句话
第二条:借古论今,谈天说地----上识天文下知地理。 好的作文,一定要谈古代论今朝!看一下历届高考的满分作文,哪个不谈古论今?哪个不谈天说地?谈古论今,谈天说地;引经据典,天南海北,既可以充分展示孩子平时
第三条:结构扎实,对称体美----盖好房子,立好牌子。 关于对称,一言以蔽之:对称词,对称句,对称块,对称段。用这四个对称,把房子盖好,再立上一块醒目的霓虹灯----立意,就达到了这一条标准。 在这里,我们还